April 25, 2013

THE FINAL CUT - Margaret Thatcher

 
MARGARET THATCHER
前英國首相的逝世, 想起一張唱片專輯....

"THE PINK FLOYD" 1983年的唱片專輯, 跟以往的專輯不同之處, 就是當中所有的歌曲均由 Roger Waters 獨力編撰與主唱, 而 David Gilmour 的歌聲衹岀現於其中一首歌而矣。由於過去的製作模式, 所有歌曲均由他两人負責, 但此專輯中 Roger 的部份已經完成時, David 仍然毫無頭緒交白卷, 最後 Roger 决定就以自己的歌曲, 即近乎他個人專輯似的進行錄音, 這就是 Roger 與 David 之間不和的沸點, 由此起更令两人面臨拆伙的决意倍增。當年樂隊於完成 "THE WALL" 錄音之後不久, 琴鍵手 Richard Wright 已離開樂隊, 而鼓手 Nick Mason 與 David 己經有滿腹的個人去向, 可說各人早已貌合神離, 幸仍有一班過去合作很好的音樂手及製作人員, 得以完成這專輯製作, 亦算是 Roger Waters 與樂隊最後的合作, 就是今天要談及的專輯: "THE FINAL CUT"。

由於 David 發現 Roger 所撰寫的歌曲內容十分政治化, 跟原來的概念不一樣, 而他未能意會到 Roger 的内心受當前時局的影響而作此大改變, 眼見 "THE WALL" 的後續篇跟自己心目中 "THE FINAL CUT" 两者的內容差異很大,
這驅使 David 更失去對此專輯的寫作動力。

全專輯的創作概念是 "THE WALL" 的後續篇, 但因為1982年 "鐵娘子 Margaret Thatcher" 要對 "福克蘭群島 Falklands" 的主權, 揮軍向 "阿根庭 Argentina" 宣戰, 使 Roger Waters 放棄原來的創作概念, 不惜背棄父親 Eric Fletcher Waters 及其他陣亡軍人, 在二次大戰時殉戰的榮譽, 以此歌詞道岀其不屑 "鐵娘子" 的强硬政策, 給予千里迢迢侵略者的批判, 亦以此歌曲作為 "安魂曲", 獻給父親與陣亡軍人的致敬。

專輯封套是 Roger Waters 的概念, 攝影由他當年的妻子 Caroline 的弟弟 Willie Christie 負責, 美術工作則交由 Artful Dodges 執行。

 
THE FINAL CUT
2004 Re-release version 
01.The Post War Dream
02.Your Possible Pasts

03.One Of The Few
04.When The Tigers Broke Free
05.The Hero's Return
06.The Gunner's Dream

07.Paranoid Eyes
08.Get Your Filthy Hands Of My Desert

09.The Fletcher Memorial Home
10.Southampton Dock

11.The Final Cut
12.Not Now John - Feature: David Gilmour
13.Two Suns In The Sunset 



此專輯原計劃以電影配音, 作為 "THE WALL 迷牆" 的後續篇, 開始時以 "SPARE BRICK" 命名為歌曲撰寫概念, 後來 Roger 的創作意念受當年的時局而改變, 再取名為 "THE FINAL CUT", 意念取自 " William Shakespare 莎士比亞 " 名著之一 " JULIUS CAESAR 凱撒大帝 " 一劇的台詞: "THIS WAS THE MOST UNKINDEST CUT OF ALL 這是最嚴苛的剝削 "

1997年衹得到 "Double-Platinum 雙白金唱片" 的成績, 不可說是成功 (商業性) 的作品, 除了 Roger Waters 外, THE PINK FLOYD 樂隊的其他成員均没有同感, 這是可理解的。



NEXT .... THE FINAL CUT - 歌詞簡述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