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4, 2016

THOSE WERE THE DAYS - 4/3 : Original

 
"Dorogoi dlinnoyu"
意譯 : By The Long Road  漫漫長路
"Those Were The Days"
這首六十年代的經典, 毫無疑問歌詞是出自 Eugene Raskin 的手筆; 後來經查究, 曲調是取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首俄羅斯歌曲 "Dorogoi dlinnoyu" (俄文: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 意譯: 漫漫長路), 由 Boris Fomin (1900–1948) 撰曲, 歌詞是出自作家詩人 Konstantin Podrevsky (1888-1930) 的浪漫詩篇。
首次錄音
Tamara Semyonovna Tsereteli (1900-1968)
1900年, 生於俄羅斯 Russian Empire, 格魯吉亞 Georgia; 她是一位低音歌唱家, 擅長浪漫愛情歌曲。"Dorogoi dlinnoyu" 1925年由她首次作唱片錄音, 這張人頭像的 78 rpm 唱片, 當年代的銷量達一萬張, 是驚人的數量。

她有一位亦師亦友的音樂導師 Boris Prozorovsky 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俄羅斯傑出的浪漫派作家。1933年, 在蘇聯的反革命大肅清行動被捕入獄, 至1937年被處决。Tamara Tsereteli 一生的演唱會達五千多場, 至1960年才淡出舞台。


"Dorogoi Dlinnoyu" Those Were The Days - Tamara Tseretelli 1925
第二次錄音
Alexander Vertinsky (1889-1957)
他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作曲家、詩人、歌手、歌廳藝人和演員; 他傳奇的一生, 反叛和前衛, 他的舞台藝術, 對俄羅斯傳統歌曲有重大的影重。

在失意時他曾一度沉迷毒品;  至1916年, 開始改變風格, 以一臉粉白的舞台化妝在啞劇出現, 以敍事方式演唱悲情歌曲, 由故事引子開始、內容闡述至悲劇終結的演唱, 這嶄新的風格被稱為 "俄羅斯啞劇丑角", 成了被模仿和崇拜的偶像, 其舞台角色風格, 卻被一些傳統報紙媒界低眨, 但赢取不少觀眾。

Alexander Vertinsky 在舞台上以新風格把 "Dorogoi dlinnoyu" 演譯, 極受人們歡迎。1926年, 繼 Tamara Tsereteli 之後, 此曲作歴史上的第二次錄製唱片。一首浪漫派歌曲, 正藉俄國大革命, 在民間傳唱不絕, 帶給人們一些紓解和希望; 但是, 在社會主義的地方, 認為這是思想頹廢, 有反革命和煽動出走家國的歌曲; 幾年後, 被當年的總書記 Joseph Stalin 史太林下令禁止在各地方傳唱, 把這任務交給了一眾的 ....  

Next Story : Composer & Lyricist


Alexander Vertinsky - Dorogoi dlinnoyu -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 - 1926
英文意譯 : "BY THE LONG ROAD"  漫漫長路
(We) rode on a three-horses carriage (troika) with sleigh bells,
And in the distance lights flickered.
If only I could follow you now
I would dispel the grief in my soul!

Refrain: 
By the long road, in the moony night,
And with that song that flies far away, ringing,
And with that ancient, seven-stringed (guitar),
That used to torment me by nights.

But it turned out our song was futile,
In vain we burned night after night .
If we have finished with the old,
Then those nights have also left us!
Out into our native land by new paths,
We have to go now!

...(WE) rode on a troika with sleigh bells,
But long since passed by!

"Innocent In Paris" 港譯: 巴黎春暖
1953年電影, 五十年代劇情: 一班由倫敦飛往巴黎的航機, 幾位不同的乘客到巴黎渡週末, 當中有穿上褶裙的蘇格蘭人, 年長的女畫家, 酒鬼英國男士, 老練外交官和漂亮少女, 各人期待巴黎的熱情; 由於各取所需而把他們改變過來。電影顯示了當年代法國人和英國人的習俗和禮儀上的不同, 就在一間俄羅斯的夜總會歌廳突顯了出來。

影片中, Ludmila Lopato 飾演俄國著名吉卜賽女歌星, 在夜總會演唱了原版本的 "Dorogoi dlinnoyu"。可能這電影引致後來的樂迷所誤解, 把此曲當作吉卜賽人的歌曲?

Next Story : Composer & Lyric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