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 2019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桂 河 橋 - 5/3 : 樂 曲 起 源



PRIDE & GLORY OF BRITAIN
樂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已面世, 對當年大英帝國的子民來說, 是及時振奮以千計青年的雄心, 豪不怯懦, 決意踏上戰場。自此, 經歴了四十多年, 再一次引起世界的注目, 就因為1957年 "Oscar Academy Awards 奧斯卡" 的獲獎電影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橋》的主題音樂, 至今仍深深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但是, 在後來的唱片、樂譜和銀樂隊演奏, 我們祗知道這是 "River Kwai March" 而已。

COLONEL BOGEY MARCH - Composer: Kenneth J. Alford

Lieutenant Fredrick Joseph Ricketts (1881-1945)
樂曲的作者名字 Kenneth J. Alford 是上校 Fredrick Joseph Ricketts 的筆名, 他是英國陸軍樂團的指揮, 後來晋升至 "Plymouth Royal Marines 普利茅斯皇家海軍陸戰隊" 音樂總監。由於當年所有軍人均不能從事外間任何職業, 因此, 他以筆名於撰譜工作; 這樂曲之外, 仍有其他的軍樂作品。


"Colonel Bogey March"
"Colonel Bogey", 並非上校的名字, 據傳十九世紀末, 世界一戰之前, 在英格蘭 Norfolk 諾福郡, "Great Yarmouth Club" 的高爾夫球埸, 一位被公認脾氣火爆的上校, 在球場上卻跟他的性格相反, 在每個洞的第一桿擊球之後, 衹吹起低沉口哨聲, 這舉動有別於傳統的球手, 高呼 "Fore! 往前" 以增力度和聲勢; 這奇特和含蓄的自我激勵形式, 被高爾夫球界視為向標準桿挑戰的精神。

自此, 這個上校的名字卻沒有人提及, 衹記得他奇異的擊球風格而稱他 "Colonel Bogey 怪異上校"。這两聲低沉的口哨聲, 在高爾夫球壇相傳下去, 卻啟發了 Ricketts 用在樂曲開始時的兩個音符, 由執筆至樂譜完成後, 更取以名字 "Colonel Bogey March", 成為一首以激勵士氣的樂曲。

"Bogey" 這字彙有負面的含意, 卻成為高爾夫球場上的術語之一, 如 "Birdie 小鳥", "Eagle 老鹰"; 在高爾夫球賽, 以每個洞的距離來制訂 "Par 桿" 數的多少, 超過標準的一桿稱為"Bogey" 如此類推至兩、三、四個, 稱為 Double, Triple, Quadruple "Bogey", 所以每一局, 球手要擊球入洞之外, 亦耍對這個 "鬼怪 Bogey" 作挑戰。

COLONEL BOG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