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 2019

一切由 "BOGEY" 開始 - 5/1 : Bogeyman - "Sack Man"【 拐子佬 】





"Colonel Bogey March"
"Bogey 醜怪"
前文介紹的電影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橋」, 挿曲是1914年的作品 "Colonel Bogey March"; 在英文字典 "Bogey" 是高爾夫球場的術語之外, 就是解作 "鼻屎" 和 "醜怪、鬼魅"。



Bogeyman, Sack Man, 拐子佬
由 "Bogey" 而成的字彙 "Bogeyman", 另外拼寫有 boogeyman, bogyman, bogieman 或 boogie man 是許多國家的相同闡䆁。在拉丁美洲一些西班牙語國家, 他們所稱的 "el hombre del saco", "el Hombre del costal", 或葡萄牙語 "o homem do saco" 同是解作用 "麻布袋" 把孩童拐帶的 "Sack Man 布袋人"。據說 "Bogey" 是源自中古英語的 "bogge/bugge", 是一隻恐怖怪物, 人們用來嚇唬小孩, 要令他們聽話和順從; 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存在的物體, 衹是由不同文化和信仰捏造出來的鬼魅, 亦是香港坊間長久以來, 所謂的『吖烏』; 而 Bogeman - "Sack Man" 這種職業與中美洲加勒比海、東歐、東南亞國家是同出一轍, 亦是指某國的『拐子佬』。

其他國家有相近名稱的 Bogeyman:
Bogle (蘇格蘭), Boeman (荷蘭), Butzemann (德國), Busemann (挪威), Bøhmand (丹麥), Bòcan (愛爾蘭), Bwgan (威爾斯), Bogu (斯拉夫), Buka (俄羅斯),Bauk (塞爾維亞), Bubák (捷克), Bubulis (拉脫維亞), Baubas (立陶宛), Baba Jaga (波蘭), Μπαμπούλας (希臘), Bubák (斯洛伐克), Baubau (羅馬尼亞),
бабай (烏克蘭), Buba (阿爾巴尼亞), торбалан (保加利亞), Madar-i-Al (阿富汗), Papu (加泰羅尼亞),
El Coco (西班牙), Robaniños (墨西哥), Bicho Papão (巴西), Papão (葡萄牙),  Κκουλλάς (塞浦路斯),
Babau (意大利), أمناالغولةوالدوجيرة (沙特阿拉伯), Mmugo (馬來西亞), Bhoot (印度), Gurumapa (尼泊爾), Mánguang Anak (菲律賓), 虎媽婆 (台灣) , 與及 .... 吖烏 ....

今天香港, 一個長久以來被遺忘的"専才", 近年已見重生, 就是入口貨的『拐子佬』 !

"Hush, Hush, Hush, Here Comes the Bogeyman 噓, 噓, 噓, '拐子佬' 嚟嘞 !"
1932年兒歌作品, 創作由名字不詳的五人組合, 祗知道他們有 Lawton, Brown, Smith, Lang, Benson; 首次錄音由英國 Henry Hall 的樂隊與歌手 Val Rosing 演繹; 歌詞當中 "Bogeyman" 所指是恐怖但無形的怪魔或 "Sackman"『拐子佬』, 一首嚇唬小孩要快去睡覺的兒歌, 及後更成了 "Halloween 萬聖節" 的熱門童謠。


Hush, Hush, Hush, Here Comes The Boogeyman - 1932
Vocal: Val Rosing with Henry Hall & His Orchestra


Kidzone - The Bog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