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ang Hinirang《天賜之地》
1898年六月十一日宣佈獨立的前一天, Julián Felipe 重晤 Emilo Aguinaldo 將軍, 即席將其新作樂曲 "Marcha Filipina Magdalo" 演奏, 將軍及其他革命人士欣然接受, 並即時安排與當地的軍樂團隊 San Francisco de Malabon 一起排練。翌日這首樂曲於宣佈獨立的一刻, 隨着國旗升起時奏出, 令所有觀禮的民眾倍感激昂, 及後, 此樂曲更被確認為菲律賓國歌。
Julián Felipe (1861-1944)
"Marcha Filipina Magdalo" 一首沒有歌詞的國歌樂曲, 曾經有一位年輕士兵 José Palma 在1899年, 將樂譜配上西班牙文的詩篇 "Filipinas" 作為歌詞, 由於革命得到美國的軍力支持, 脫離西班牙殖民之後, 成為美國的管治國, 並制訂英語為法定語文, 令致這首西班牙語歌曲被禁制獻唱; 至1919年, 一篇新作品以英文歌詞的國歌 "Land of the Morning" 得到美國軍方的允許, 但必須同時隨之演奏美國國歌。
José Palma (1876-1903)
菲律賓在美國的管治期間, Mary A. Lane 與 Camillo Osias 两位議員把 "Filipinas" 的西班牙文歌詞翻譯成英語, 改名為 "Philippine Hymn", 1938年十二月經國會制定憲法成為英文歌詞的國歌。1940年, 第一首以 Tagalog 太加祿語的國歌 "O Sintang Lupa" (O Beloved Land) 歌詞翻譯自西班牙文詩篇 "Filipinas", 經教育部批准成為菲律賓 Tagalog 太加祿語演譯的國歌; 不過, 在二戰時期的菲律賓, 自1942年被日本佔領之後, 所有國歌的版本均被禁用, 衹准許日本的軍國歌曲 "君之代 Kimigayo"。
日本戰敗, 1946年美國離開菲律賓, 同年六月四曰, Julián Felipe 的作品以新名字 "Marcha Nacional Filipina" 制訂為菲律賓的國歌樂譜, 兩年之後, 另有一首菲律賓 Tagalog 太加錄語歌詞的版本, 名為 "Diwa ng Bayan" (Spirit of the County), 1948年四月二十三日, 在馬尼拉 Rizal Park 黎剎公園舉行獨立儀式的升旗禮上, 被採用為國歌, 由軍樂隊演奏; 翌日, 在臨時國民議會上, 籌備委員會的議員, 率領所有議會成員以菲律賓 Tagalog 太加祿語齊聲高唱這首新的國歌。
1954年, 最後的國歌版本以1940年的 "O Sintang Lupa" 為準, 歌詞由 "國家語言學院" 重新編撰, 並以新的名字 "Lupang Hinirang" (Chosen Land) 沿用至今。1998年,《菲律賓國家象徵法》第8491條, 制訂「國歌無論在國內或國外, 必須以菲律賓 Tagalog 太加禄語獻唱」。
一個多語言民族的國家, 曾被三個不同文化的國家, 共達三百八十年的政治和文化洗禮之後, 經歴過軍政獨裁和民主的體制, 國内亦發生過大小的政治鬥爭, 國歌又歴盡不同語言的歌詞, 與及名字各異的演變, 幸好仍保存了鋼琴作曲家 Julián Felipe 1898年的作品 "Marcha Filipina Magdalo" 一篇永恆的國歌樂譜!
1898 - "Marcha Filipino Magdalo" - Tune composed by Julián Felipe,
1946 renamed "Marcha Nacional Filipina" (Philippine National March)
1899 - "Filipinas" (Original Spanish version) - Lyrics: José Palma
1919 - "Land of the Morning" (English version) - Lyrics: Paz Marquez Benitez
1938 - "Pilippine Hymn" (English version) - Lyrics: Mary A. Lane and Camillo Osias
1940 - "O Sintang Lupa" - O Beloved Land (Tagalog version)
Lyrics: Julian Cruz Balmaceda, Ildefonso Santos, and Francisco Caballo
1948 - "Diwa ng Bayan" - Spirit of the Country (Tagalog version)
1954 - "Lupang Hinirang" - Chosen Land (Tagalog version)
Lyrics: Surian ng Wikang Pambansa (Institute of National Language)
Composer: Julian Felipe - 1898

首 面 國 旗 "Made in Hong Kong"
Philippines 菲律賓自1565年開始被 Spain 西班牙殖民統治達三百三十年, 至1896年爆發革命戰爭; 在高峰期, 菲律賓革命軍沒有共同的旗幟, 所用的軍旗是由各軍團的將領自己設計, 以示所屬的部隊或營地而已。
革命戰爭獲得美國的軍力支持至進入完結階段,
革命軍統領 Emilio Aguinaldo 將軍期望有一面國旗成為新的國家標誌。1898年五月十二日, 與十多位革命人士乘船抵達香港, 把親自繪製的國旗草圖交給一位流亡在港的革命人士, 下令以不假外求, 將國旗縫製。
1898年五月二十八日, 菲律賓革命軍在 Cavite 省的 Alapan 和 Imus 市, 把西班牙餘下的軍隊擊敗而贏得革命的最後一戰, 陣亡烈士有十三人, 當天亦是新製成的菲律賓國旗首次公開在戰地上飄揚; 同年六月十二日, 在 Cavite 省的 Kawit 市, 一眾革命將領和軍人聚集在 Emilo Aguinaldo 將軍其歷史久遠的宅邸前, 目睹他站在陽台上把首面國旗高舉, 新撰樂譜的國歌樂曲亦同時響起, 並在菲律賓人民面前宣佈, 菲律賓獨立革命成功; 自此, 每年六月十二日訂為獨立日。
在往後的日子, 菲律賓仍被美國統治, 期間是禁止在任何地方展示菲律賓國旗, 對違規者會給予嚴厲的懲罰。二十一年後, 這項禁令於1919年十月三十日取消, 菲律賓政府以行政命令宣佈當天為「菲律賓國旗日」; 在這次歷史時刻, 國旗得到正式授權至被受國民尊敬, 但仍然存在一些細微的改動, 1936年三月二十五日, 菲律賓首任總統 Manuel L. Quezon 發出行政命令第23號, 制訂了菲律賓國旗的規格, 要跟隨國家歷史研究所的指令, 該研究所亦是菲律賓國家所有徽章和紋章的權威。至二次大戰, 菲律賓被日軍佔領, 在美國的軍力之下, 日軍終要敗走, 1946年美軍亦告離開菲律賓, 並宣佈當天七月四日為菲律賓獨立日; 及後, 菲律賓政府在每年的七月四日祇稱為 "Filipino–American Friendship Day" 而已。今天仍有不少菲律賓民眾仍然抱怨, 如果美國對當年的菲律賓跟 Hawaii 夏威夷相同, 成為美國另一個州聯邦, 而他們亦可稱為美國公民了!
根據 Gen. Emilio Aguinaldo 的解述, 國旗的藍色代表和平、真理和正義; 紅色代表愛國和勇敢; 左側的白色三角形代表菲律賓國民對平等的希望, 中間一個有八道光芒的旭日, 是代表最早拿起武器對抗西班牙軍隊的八個省份: Manila, Bulacan, Cavite, Pampanga, Batangas, Tarlac, Laguna, Nueva Ecija; 在白色三角形內每個角尖上的一顆星, 分别是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理區域 Luzon, Visayas, Mindanao。
HONG KONG CONNECTION 革 命 温 室
國 旗 的 誕 生
國旗草圖交給在菲律賓原是律師的 Felipe Agoncillo (獨立後第一位外交官), 由於参予發起反西班牙殖民革命, 被追捕而流亡至香港, 與家人居於 Wan Chai 灣仔 Morrison Hill 摩利臣山, 由英資 Jardine, Matheson & Co. 怡和洋行 (Photo: Gwulo) 1863年建造四幢有八個房間的獨立屋, Felipe Agoncillo 租下其中一幢, 成為流亡國外的菲律賓人士在港棲身的居所。
Felipe Agoncillo (1859-1941)


Felipe Agoncillo 接到不能外泄的國旗任務, 並指定要由他的妻子 Doña Marcela、女兒 Lorenza 與及曾在香港行醫的眼科醫生, 民族英雄 Dr. Jose Rizal 的外甥女
Delfina Herbosa 三人在宅邸內縫製, 完成後要由 Doña Marcela 親自將國旗帶到碇泊在港內的美國防衛隊軍艦
SS McCulloch 麥卡洛號, 交給 Emilio Aguinaldo 將軍; 1898年五月十七日, 他親自將 "Made in Hong Kong 香港製造" 的菲律賓首面國旗護送回國。
(網絡圖片) Jardine, Matheson & Co 怡和洋行 1863年四幢房屋的出租廣告, 被引證是位於當年 Wan Chai 灣仔 Morrison Hill 摩利臣山, 在相片左中的山上, 有一列白色的房屋, 據知, 租客全是外國人。
最 新 資 訊 :
2025年七月十八日, 香港古物古蹟瓣事處, 在 Wan Chai 灣仔 Morrison Hill Playground 摩利臣山公園內裝上一幅紅色牌匾, 以文字簡述有關菲律賓首面國旗在港誕生的事蹟, 並制訂為香港旅遊的地標之一。
牌 匾 内 文
古物事務監督
一八九八年五月, 首位菲律賓外交官員 FELIPE AGONCILLO 的夫人 DOÑA MARCELA MARINO DE
AGONCILLO 在本址附近, 親手縫製首面菲律賓國旗, 其女兒 LORENZA 及菲律賓國家英雄黎剎醫生的外甥女 MRS. DELFINA
HERBOSA NATIVIDAD 亦協助縫製工作。此面旗幟成為菲律賓國民在菲律賓革命活動中團結一致的象徵, 由當局於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二日在
KAWIT, CAVITE 宣布菲律賓獨立時正式展開。
當局設置牌匾的目的, 是為紀念香港在菲律賓人民爭取獨立一事上所扮演的歷史角色。
THIS MARKER IS INSTALLED TO COMMEMORATE THE HISTORICAL ROLE OF HONG KONG IN THE FILIPINO PEOPLES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 THE ANTIQUITIES AUTHORITY
菲律賓民族英雄、眼科醫生 Dr. Jose Rizal 曾經在香港旅居和行醫的兩個地點, 亦由香港古物古蹟瓣事處, 裝上同樣的紀念牌匾成為歴史地標。2025年七月二十四日, 菲律賓駐港總領事 Romulo Victor M. Israel, Jr. 與其職員一同前往該址, 以追憶和回顧這段歴史 .... 請另閱: DAHIL SA'YO - 3/3 : Hong Kong Connection
Top 10 Amazing Facts About The Philippines
FC Barcelona's First Superstar
Paulino Alcántara Riestrá (1896-1964)
西班牙裔菲律賓人, 生於1896年 Philippines 菲律賓 Iloilo 伊洛伊洛省 Concepcion。西班牙殖民統治引至獨立革命, 時年三歲與父母返回 Spain 西班牙, 在巴塞隆拿 Barcelona 定居。十五歲入讀當地醫學院期間, 由師生創立的 FC Barcelona 巴塞羅拿球會發掘和首次亮相, 司職球隊前鋒創下當時球會最年輕的上陣球員紀錄。他的職業足球生涯大部分時間在 FC Barcelona 巴塞隆拿球會度過, 另外他曾經代表 Catalonia 加泰隆尼亞, Philippines 菲律賓, 與及 Spain 西班牙三個國家隊出賽。1927年, 退役轉為行醫, 1931至1934年期間, 擔任 Philippines 的球會總監。1951年曾經擔任西班牙國家隊領隊, 三場國際球賽, 以一勝兩和的紀錄。2007年, 被國際足協 "FIFA" 正式確認為二十世紀足球史上最偉大的足球前鋒之一。
據統計, Paulino Alcántara Riestrá 在 FC Barcelona 巴塞羅拿球會的三百九十九場正式及友誼賽, 他攻入三百九十五球, 這紀錄不獲西班牙足總認可, 但獲得球會官方的確認, 保持了球會累積入球紀錄達八十七年, 直至2014年, 由 Argentine 阿根廷球員 Lionel Messi 美斯打破, 而 Messi 美斯為此殊榮而特別向這位在 Philippines 菲律賓出生的前輩致敬, 球會亦讓 Messi 穿上印有 Alcántara 名字和號碼的復古球衣, 站在菲律賓國旗前拍照留念, 這一刻象徵這兩位足球巨星, 帶給 FC Barcelona 巴塞隆納球會在歷史上輝煌的成績。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