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2, 2016

FROZEN《魔雪奇緣》- "LET IT GO" 中詞西曲




"FROZEN"《魔雪奇緣》港譯
美國 "Walt Disney 和路 迪士尼" 2013年卡通動畫電影, 故事中的公主 Elsa 被發現身有魔法, 有創造和操縱冰雪的能量; 為躲避人們的注視和疑惑, 在國王給她加冕為女皇後, 自我流放到高山去。在山上她意識到不需要再躲藏下去, 還是把這自幼已經有的魔法, 在没有恐懼下, 把這能量先給自己建造一幢華麗的冰雪城堡。

May 10, 2016

RAMONA - 2/2 : The Blue Diamonds《雷夢娜》中詞西曲





"THE BLUE DIAMONDS"
Ruud 與 Riem de Wolff 兄弟是六十年代的 doo-wop duo 二重唱組合, 两人均出生於當年荷蘭的殖民地印尼 Batavia, 即今天的 Jakarta 耶加達, 移居到荷蘭後開始走向音樂事業 ....

RAMONA - 2/1 : Movies & Songs《雷夢娜》Original & Remade


 
"RAMONA" 
美國女作家 Helen Hunt Jackson 1884年的小說作品; 內容是發生在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之後, 在南加利福尼亞州 South California, 一個印地安人與蘇格蘭人的混血原住民孤女 Ramona, 在種族歧視下的愛情生活, 和艱苦遭遇的故事。三百多篇的小說, 每週在基督教聯盟刊物連載, 對南加州的文化影響甚大, 是墨西哥殖民生活的寫照, 在感情上促成了該地區獨特的文化像徵。

May 6, 2016

MOTHER'S DAY - "The Mom Song" & "The Child Song"《母愛頌 + 兒女頌》





《母 親 節》THANK YOU MOM !
為何要在這節日才對母親感恩呢? 雖然有不少為人子女, 總覺得母親嚕嚕囌囌, 嫌她問長問短而感煩擾; 今天, 已為人父母的又有何感受呢? 一首幾分鐘的歌曲, 歌者以極速的唱法, 藉着《母親節》給樂迷一些為人子女時的回憶。但願每天均是母親節, 把母親嚕嚕囌囌的關愛, 作為美好的頌歌吧 !

May 4, 2016

THOSE WERE THE DAYS - 4/4 : 作曲 撰詞


"Those Were The Days" - Mary Hopkin
一曲帶給世界樂壇和業界相關人等, 不同的經濟收益達百萬美元計, 而此曲的原創作人已不在世, 對撰詞 Konstantin Podrevsky 和作曲 Boris Fomin 兩人作任何回報是無補於事。今天, 重温這經典之餘, 讓樂迷認識兩位創作人, 在革命動盪的日子譜出一首浪漫歌曲的經歴。藉此緬懷六十年代 "Those Were The Days" 的日子吧 !

THOSE WERE THE DAYS - 4/3 : Original

 
"Dorogoi dlinnoyu"
意譯 : By The Long Road  漫漫長路
"Those Were The Days"
這首六十年代的經典, 毫無疑問歌詞是出自 Eugene Raskin 的手筆; 後來經查究, 曲調是取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首俄羅斯歌曲 "Dorogoi dlinnoyu" (俄文: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 意譯: 漫漫長路), 由 Boris Fomin (1900–1948) 撰曲, 歌詞是出自作家詩人 Konstantin Podrevsky (1888-1930) 的浪漫詩篇。

THOSE WERE THE DAYS - 4/2 : Remade


"THOSE WERE THE DAYS"
六十年代中期, 倫敦社區劇場上演的音樂劇 "SHOUT", 場刊的歌曲目錄當中, 一首令樂迷引起共嗚的歌曲, 因歌詞正道出年青人在酒館暢飲、交友作樂的往事。

Eugene Raskin 1909-2004

THOSE WERE THE DAYS - 4/1 : 想 當 年



"S H O U T"
六十年代, 英國倫敦社區會堂的舞台劇場, 一齣被當地多數人稱為 "The Mod Musical 流氓音樂劇", 當中的人物角色, 分別以不同顏色衣着, 象徵五個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女子, 在婦女解放、種族、戰爭、和平、毒品、性愛和搖滾樂的大氣候之下, 而她們同面對的, 卻是性愛和感情的問題, 各人曾分別去信一本名為 "SHOUT" 的婦女雜誌, 在其欄目「 盡訴心中情」的信箱一解心中的疑惑,  其中一個美國女子, 只是渴求能夠與偶像歌手 Paul McCartney 相見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