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麗蓮 (1914-1965)
生於上海, 祖藉廣東新會一個文化家庭, 哥哥是粵語電影導演李化, 他的兒子李怡是香港名作家。李麗蓮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熱愛粵曲與舞台演藝, 被稱 "嶺南歌星"。1930年, 跟隨哥哥李化、堂兄李晨風和盧敦組成 "上海曦社歌劇團", 在上海北四川路, 橫濱橋 "新東方劇場" 演出《王昭君》, 十六歲憑着粵劇舞臺功架和造手扮演王昭君而一鳴驚人; 翌年, 演出 "天一電影公司" 拍製的電影《上海小姐韓繡雯》開始踏上演藝之路; 1933年, 演出《炮轟五指山》; 1937年, 先後参演電影《社會之花》與《夢裡乾坤》。
Otto Braun 李德 (1900-1974)
生於德國 Munich 慕尼黑, 自幼父母雙亡, 在孤兒院長大, 性格孤僻和暴躁。十八歲加入德國共產黨, 後來, 前赴蘇聯參加蘇聯紅軍, 從士兵開始晋升至騎兵参謀長, 並在軍士學院進修。國共內戰期間, 被派往中國上海, 以共產國際特工提供軍事戰略和顧問, 中共為掩人耳目而給他中文名字 "李德"。
黨 令 難 違
有一天, 李德 Otto Braun 接到任務前赴延安工作, 雖然黨給予他特別優厚的待遇, 但因生活孤寂和難抵色慾之念, 曾經多番騷擾女性; 由於看中一名幹部的妻子, 對她性騷擾而鬧至不快, 事件要由黨出面擺平, 藉著以革命工作為要, 給他找到另一個女子, 任職中央文書科的蕭月華, 在黨令難違之下, 她迫於無奈要與李德成婚。一段全無感情的婚姻, 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溝通困難, 加上李德脾氣暴躁, 妻子懷了身孕, 仍因小事遭受毆打, 後來由周恩来介入, 把蕭月華調配到不同地方工作, 两人終告離異。
蕭 月 華
1937年底, 李麗蓮放棄個人的歌影演藝工作, 加入"上海救亡演藝劇團", 與當年藝名"藍蘋" 的江青, 從上海前去延安投共, 此舉獲得毛澤東和李德接見, 李德被李麗蓮漂亮的面孔, 與及熱情的神態所吸引, 又主動以英語跟他打招呼, 令他感到意外。之後, 李麗蓮邀請李德出席歌舞表演晚會, 欣賞她的陝北民歌《趕牲靈》演唱, 令李德如癡如醉, 更覺得李麗蓮完全優於蕭月華。
兩人交往一年, 李德向李麗蓮求婚; 1938年的一天, 李德前去中央組織部, 約見部長陳雲, 申請與李麗蓮結婚與及提出轉為中共正式黨員。經陳雲的批准之後, 李麗蓮亦願意成為李德的第二任妻子。李德與李麗蓮婚後經常一起跳舞、散步、到市場買菜, 形影不離地生活。
兩人交往一年, 李德向李麗蓮求婚; 1938年的一天, 李德前去中央組織部, 約見部長陳雲, 申請與李麗蓮結婚與及提出轉為中共正式黨員。經陳雲的批准之後, 李麗蓮亦願意成為李德的第二任妻子。李德與李麗蓮婚後經常一起跳舞、散步、到市場買菜, 形影不離地生活。
李麗蓮成為延安 "魯迅藝術學院" 第一期學員, 畢業後任學院的音樂系教員, 亦是陝甘寧邊區 "民眾娛樂改進會" 幹事、"民眾劇團" 文化教員、"邊區文化協會" 執委會委員。對於在延安的文藝活動, 李麗蓮有極大的熱情参予各類演出, 包括《黃河曲》與《鳳凰涅槃》等。她在電影之中大多是配角, 相比其他影星, 其優勢在於歌喉, 因此不少影片如胡蝶主演的《皇后的新婚》, 是交由她任幕後代唱, 電影《上海小姐韓繡雯》的主題歌曲 「戀芳春」亦由她主唱。
1939年開始, 李麗蓮在延安 "魯迅藝術學院" 音樂系, 任職第四屆助教。同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晨, 李德接獲電報:「速來機場, 返回莫斯科」下款: 張聞天 (中共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李德全不知道有何急事要由他去處理, 李麗蓮看過這電報亦感驚呆, 李德唯有急忙收拾行裝, 直奔機場; 原來是共產國際要李德回去蘇聯述職。
當天, 剛巧有航機為護送周恩來因騎馬不慎摔傷, 要前去蘇聯治傷, 令致李德可以同機前往, 因而遇上毛澤東、張聞天、鄧穎超等百多人前來送行周恩來, 這時李麗蓮亦趕到機場, 要求與李德一起離開, 因為沒有護照簽證而未獲批准同行, 李麗蓮為此當場暈倒。當天, 毛澤東亦祝李德一路平安, 他含淚吻別妻子, 仍依依不捨登上航機。自此, 夫妻兩人, 天各一方, 再沒有見過面。李德 Otto Braun 留在中國長達七年, 與李麗蓮只有一年愉快的婚姻, 就此畫下句號。
李麗蓮收拾心情, 返回上海, 在報紙和公開場合, 仍熱衷於介紹延安的新氣象、新文藝和延安的軍民與中共領袖。1940年元旦, 她在 "魯迅藝術學院" 演出舞臺劇《日出》, 繼而在 "復旦劇社" 曹禺的作品《雷雨》, 由歐陽予倩導演, 李麗蓮客串演出飾演 - 繁漪。及後與歐陽予倩的侄兒, 話劇導演歐陽山尊結婚。
1946年, 為紀念五四運動二十七週年, 文化協會上海分會在 "Lafayette Cinema 拉斐大戲院" 的文藝大會, 李麗蓮與歐陽山尊演出秧歌劇《兄妹開荒》。之後, 李麗蓮接受劇作家夏衍委託, 參予文藝界人士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工作; 繼而在全國婦女聯合會家庭兒童部, 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主要從事民間外交的統一戰線工作, 與及婦女兒童事宜, 之外亦参予北京人民藝術劇場、中國歌舞劇院的籌建工作至1949年大陸色變, 她寧願留在國内而不跟隨哥哥李化逃去香港。1963年, 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1965年四月, 李麗蓮因病在北京去世, 終年五十一歲, 她的歌聲自此更被樂壇遺忘。
NEXT .... 2/2 : 歌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