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A HUNTER ALEXIS KORNER AMERICAN PIE AMSTERDAM ANNE MURRAY ANSWER SONG ANTHONY QUINN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BADFINGER BARBRA STREISAND BESSIE SMITH BETTE MIDLER BOBBY VEE BOBBY VINTON BOSSA NOVA BRENDA LEE BUDDY HOLLY CARLOS SANTANA CAROL KAYE CAROL KIDD CATERINA VALENTE CHARLES AZNAVOUR CHARLES BROWN CHET ATKINS CILLA BLACK CLASSIC & HYMN CLASSIC & REMADE CONCH REPUBLIC 海螺共和國 CONNIE FRANCIS COVER SONG UNCOVERED DAVE BRUBECK-TAKE FIVE DELTA BLUES【美國南音】 DICKEY LEE DINAH SHORE DIRE STRAITS DOC POMUS EAST MEETS WEST【東西滙】 ÉDITH PIAF ELIZABETH COTTEN ELVIS PRESLEY ENGLAND BALLAD【英國南音】 ERIC CLAPTON EVERLY BROTHERS FADO-PORTUGAL【葡國南音】 FATHER'S DAY FIFA WORLD CUP 世界盃 FREDDY FENDER GLOOMY SUNDAY GREATEST COVER SONG HANK WILLIAMS HARRY BELAFONTE IN MUSIC HISTOR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JANIS IAN JANIS JOPLIN JIMMY SCOTT JOAN BAEZ JOE HILL JOHN LENNON JOHN MAYALL JOHNNY ACE JOSÉ MARI CHAN 曾煥福 JULIE GOLD KAREN CARPENTER KYU SAKAMOTO 坂本 九 LA GOLONDRINA LAURA FYGI LESLEY GORE LINDA RONSTADT LINDA SCOTT LITTLE PEGGY MARCH LOS INDIOS TABAJARAS MALVINA REYNOLDS MARIAM MAKEBA MARIANNE FAITHFULL MARK DINNING MARNI NIXON MARY(Ka'aihue)KAYE MATT MONRO MICHAEL JACKSON MILITARY HYMN MINNIE RIPERTON MONEY STORY & SONG MOTHER'S DAY MOVIE & SONG MUSICALS NANA MOUSKOURI NATIONAL ANTHEMS NOKIA TUNE ODETTA ORIGINAL & REMADE OTIS REDDING PARODY【戲仿】 PATTI PAGE PERRY COMO PETE SEEGER PHIL OCHS PHIL SPECTOR PINK FLOYD PLAYING FOR CHANGE PSYCHEDELIC ROCK RANDY CRAWFORD RAY CHARLES RESPONSE SONG RICKY NELSON RITA COOLIDGE RITCHIE VALENS ROCKABILLY ROD McKUEN SAM COOKE SCARBOROUGH FAIR SHIRLEY COLLINS SIMON & GARFUNKEL SINÉAD O'CONNOR SOFIA KÄLLGREN THE BEATLES THE G-CLEFS THE MONKEES THE PLATTERS THE STORY THE WALL【迷牆】 TIANANMEN SQUARE 8964【天安門】 TORCH SONG TRADITIONAL & REMADE U.S.BILLBOARD CHART VALENTINE'S DAY VERA LYNN VIOLA SMITH VIRGINIA LEE VOICE CROSSING 交織叠聲 WEDDING SONG WOODSTOCK '69 WORLD CARNIVAL【環球嘉年華】 YELLOW RIBBON【黄絲帶】 中詞西曲 中詞西曲目錄 A-Z 何國禧 周璇 地水南音 姚莉 張露 李叔同 李香蘭 - 山口淑子 李麗蓮 潘秀瓊 舒雲 蘇馬大 MARTHA SOO 郎毓秀 關正傑

April 28, 2014

PETE SEEGER - 3/1 : The Biography


PETE SEEGER  1919 - 2014
一位民歌創作歌手, 在當年美國的政治大氣候之下, 又是民權活動家, 兒童事項的關注, 環保人士, 反戰積極分子。自30年代後期, 他的第一次出現, 對美國民歌復興的貢獻, 關心社會民生與政治的熱情, 引起不同政治取向的歌迷與人士所關注, 幾經眾議與排斥, 成為今天和平使者的先驅。

音樂 與 政治
1919年5月3日生於美國紐約, 一個充滿音樂氣紛與政治思維的家庭, 家族成員多圍繞在音樂事業。父親是一位音樂學者和指揮家, 母親是一位小提琴家和教師, 父母同在音樂學院曾擔任教師。他的父親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擔任講師, 在政治上的和平主義給他不少敵人, 引至他在1918年的秋天辭任。



"BENJO 五弦琴"
年輕的 Pete Seeger 最初是背叛父母對音樂的熱情, 在一次 North Carolina, Asheville 的民歌和舞蹈節, 欣賞到 "五弦琴 Benjo" 演奏之後, 做畫家的夢才被打破。

1936年, 他以獎學金就讀於 Harvard University 的社會科學, 因期末考試成績不佳而放棄學業。離校後的两年, 選擇浪跡美國, 更與民歌音樂學者 Alan Lomax 漫遊美國南部, 進行不同的民歌現場錄音收集, 這經歴使他的音樂基礎, 在搖籃曲, 民歌, 民謠, 勞工歌曲等的鑽研, 殿下他的音樂成就。







"ALMANAC SINGERS"
40年代開始, Pete Seeger 集中於歌曲創作, 在他的音樂圈子不乏的歌手中, 組織起民歌樂隊 "Almanac Singers", 成員包括 Woody Guthrie, 期間亦有一些唱片錄音作品, 两年後, 因各人的路向不同而離開。


"THE WEAVERS"
Pete Seeger 另組樂隊 "The Weavers", 成員有 Ronnie Gilbert, Fred Hellerman 與 Lee Hays, 他們亦有不少錄音佳作如:

"Wimoweh",
"Goodnight Irene,
"Kisses Sweeter Than Wine,
"On Top of Old Smoky"

1942年 Pete Seeger 被徵召入兵役, 派駐南太平洋部隊的基地, 期間時常以民歌演唱, 作軍隊中的閒餘活動。




KISS SWEETER THAN WINE - The Weavers


婚姻愛情
日本裔的妻子 Toshi Aline Seeger 生於1922年7月1日德國慕尼黑。父親 Takashi Ohta 是日本"Shikoku 四國" 流亡到外國的日本人; 因為 Toshi 的祖父, Takashi Ohta 的父親曾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成日文, 而被日本政府下命令離開本國。根據當年日本的法律, 兒子可代替父親理行這放逐的裁决。她的父親被迫離開日本流亡國外, 在德國慕尼黑與美國女子 Virginia Harper Berry 結婚, 婚後仍定居於慕尼黑。六個月大的 Toshi 才與父母移居到美國, 在紐約 Woodstock 的 Greenwich Village 長大, 在曼哈頓上學, 1940年高中畢業, 主修音樂藝術。
1939年, Pete Seeger 於一次舞會認識 Toshi Ohta; 1943年結婚, 當年的結婚戒指亦要向祖母借錢買回來。 婚後至1949年, 他們搬到了一個沒有水電, 但有 "Hudson River克遜河" 優美景色的小木屋居住。妻子對他的事業基礎與思想取向, 給予很大的鼓勵。

理念相同
當年 Pete Seeger 被傳召到眾議院的聽證會, 期間妻子携同兒女, 四出奔走的支持丈夫面對這次被指控。
Toshi Aline Seeger, 一位賢妻良母、環保成員、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電影製片人。專長於民歌音樂為主題的電影, 作品包括1966年的電影, 一齣關於美國黑人在德薩斯州監獄內的勞工歌謠, 與及 Pete Seeger 獲得 "Emmy Award 艾美獎" 的紀錄片 "The Power Of Song"。

同年與丈夫成立了 "Hudson River Sloop Clearwater 帆船清理克遜河" 的運動, 其目的是保護克遜河和周邊濕地。每年在紐約 Westchester County 的 Croton Point Park 舉辦音樂會 "Clearwater Festival", 籌募經費來延續其環保運動。他們1943年结婚, 至2013年妻子離世, 享年91歲。

政治取向 
因為 Pete Seeger 與 Hays Lee 的左翼倾向, 長期以來一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監視, 導致他在麥卡錫時期被列入黑名單。更諷刺的是他們的音樂, 反被一些同是死硬派左倾的新聞媒體所蔑視。1955年, 更被傳召到 "眾議院反美活動委員會" 的聽證會作供, 他拒絕宣誓, 導致他被列入黑名單達七年至1962年 (這撤銷亦非官方正式的决定)。因此他贏得了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惺惺相惜、民歌手 Woody Guthrie 與農勞工人領袖 "National Farm Workers Association" 創會人 Ceasar Chavez 的尊敬。

WE SHALL OVERCOME
"The Weavers" 的成功亦很短暫, 因 Pete Seeger 的政治倾向與商業原則各異, 並於1958年離開, 至1962年, 樂隊亦正式解散。他離開了樂隊 "The Weavers" 之後, 經多年的努力, 播下的音樂種籽在大學校園開始紮根。儘管圍繞他很多的爭議, 他仍不變其風格與路向, 繼續以個人的演唱與創作, 他個人的創作與時間放到當時60年代的南部, 在民權抗議活動的聲中, 一曲不朽的精神歌曲 "We Shall Overcome" 隨着時勢, 鼓勵人心, 遍及世界, 追求人權公義的讚歌。


WE WILL OVER COME  一首出自菸草工人在教堂的福音歌曲。1959年, 民謠歌手和社會活動份子 Guy Carawan 把它帶進 "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 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及後經 Pete Seeger 把歌詞修飾, 特别是把 "We will overcome" 改為 "We shall overcome" 亦成為歌曲名字之後, 由20世紀60年代開始, 更被公認為美國民權運動歌曲。自此 Pete Seeger 成了此曲的精神動力。及後亦有和平使者之稱的 Joan Baez 演譯, 此曲較詳盡的起源, 請查閱 THE STORY 的另文 "WE SHALL OVERCOME - 430,000 Petitio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