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Marseillaise 馬賽曲 》
又名【馬賽進行曲】, 歌詞與樂譜皆出自一位小提琴家、劇作家、詩人、與及歌唱家集一身的 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 。
1792年四月二十五日晚上, 他在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的市長 Mayor Dietrich 家中與友人商談國事, 正因當時處於國家被侵略, 在激憤的心情之下, 他將樂曲與歌詞一口氣撰寫而成並即席高歌, 原名是 "Chant de guerre pour l'Armée du Rhin 萊茵軍團戰歌"。
Rouget de Lisle, composer of the Marseillaise, sings it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home of Dietrich, Mayor of Strasbourg (Musée historique de Strasbourg, published 1849, artist Isidore Pils) - Photos from Wikipedia
"Chant de guerre pour l'Armée du Rhin 萊茵軍團戰歌"
歌詞是描繪當年法國被 Prussia 普魯士與 Austria 奧地利軍隊入侵, 此曲是献給仍在抗敵的 Marshal Nicolas Lucker 將軍與士兵, 歌曲完成後幾天, Strasbourg 這城市亦被敵軍入侵。同年七月三十日, "National Guard of Marseille 馬賽志願軍" 前赴巴黎途中, 高吭這歌曲以激勵 Marshal Nicolas Luckner 將軍帶領軍隊的士氣, 因而得名為 "馬賽進行曲 La marseillaise" 繼而風行全國。1795年七月十四日法國政府宣布制定此曲為國歌。
1804-至1815年 拿破崙一世 Napoleon I 朝代的非正式國歌是 "Veillons au Salut de l'Empire", 其後至 Bourbon Restoration 1814至1830年的波旁皇族復辟, 此曲被禁用至1830年七月革命過後, "馬賽曲" 再次為人民傳唱再成為國歌, 並由著名音樂家 Hector Berlioz 白遼士再以管弦樂編曲, 自始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
1848至1852年, 拿破崙三世 Napoleon III 則採用 "Partant pour la Syrie" 為國歌, 及後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 French Second Empire 1852至1870年, 仍未有指定的國歌。至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所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 皆制訂 "La Marseillaise 馬賽曲" 再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國歌。
1871年巴黎共產黨亦以此曲作為國際革命動力的歌曲,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 被俄國臨時政府配上俄語新歌詞, 作為俄國國歌《工人馬賽曲》, 但隨即在十月革命之後被廢除。
"Chant de guerre pour l'Armée du Rhin 萊茵軍團戰歌"
Author & Composer: Claude-Joseph Rouget de L'isle (1760-1836)
Adopted: 1795
National Day: July 14 (1790) - Bastille Day